已解决
咖啡里面的丙烯醯胺真的会致癌吗?除了咖啡还有哪些食物也含有?
来自网友在路上 1080提问 提问时间:2025-05-07 01:09:40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关於咖啡是否致癌的新闻,近日造成一阵讨论:「美国加州法院日前裁定,针对业者贩售含有2A致癌物质丙烯醯胺咖啡,未来必须要明确於咖啡产品外标示致癌警语」 为什麽美国加州会这样裁定? 加州环保署(Cal/EPA)所属环境健康危害办公室( Environmental Health Hazard Assessment, OEHHA),於1990年认定丙烯醯胺为致癌物。 美国加州法院判定,由於咖啡业者未能证明咖啡中的丙烯醯胺没有显着风险程度,因此产品必须标示含有丙烯醯胺的警语来提醒消费者。 什麽是丙烯醯胺(Acrylamide)? 於高温加热下,食品中的胺基酸与还原醣进行梅纳反应,赋予食品特殊风味及色泽,但该反应同时会促使丙烯醯胺之形成,特别是在超过 120℃以上加热条件下,食品中所含之「天门冬醯胺(asparagine)」与「还原醣」 (葡萄糖、果糖、乳糖...等)会形成「丙烯醯胺」,此反应较常见於高温油炸或烘烤淀粉类食品。 ( 图片来源:国家环境毒物研究中心整理之丙烯醯胺懒人包 ) 你知道吗?其实日常生活中有超多食物都含有丙烯醯胺! 约有超过7000种食物都含有丙烯醯胺,常见於油炸或烧烤的淀粉类食品,一般而言,食品中以洋芋片、黑糖、杏仁果、油条及薯条等产品於加热後的丙烯醯胺含量较高。根据「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环境毒物研究中心」的检测数值,丙烯醯胺其含量如下: 洋芋片(1146 ± 307 ppb)、黑糖(847 ± 454 ppb)、杏仁果(606 ± 451 ppb)、薯饼(554 ± 138 ppb)与油条(307 ± 82 ppb)、薯条( 284 ± 78 ppb)。 丙烯醯胺真的会致癌吗?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Research on Cancer, IARC)於 1994 年将丙烯醯胺归类为 2A-可能会造成人类癌症之致癌物,系指该物质显示对试验动物具有致癌性,但还没有充分证据证实会提升人类罹患癌症的风险。 目前国际上除了美国加州之外,其他各国仅有提醒民众和业者注意摄取量,没有相关限量标准,台湾也仅采取建议值,没有对此要求加注警语的措施。最大原因跟食品种类太多有关,而所产生的丙烯醯胺含量会随食品成分的不同、加热温度及时间的差异等制程条件而有所变化。 咖啡仍可喝,但勿过量 咖啡在烘焙制备过程中,会因化学变化而产生微量丙烯醯胺。食药署於2012年发布「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参考手册」,其中分别针对烘焙咖啡与即溶咖啡订出限量建议,烘焙咖啡为450ppb、即溶咖啡为900ppb。 根据「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环境毒物研究中心」的人体试验研究显示,摄入0.94 mg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时内所排出尿液进行分析,约60%摄入的丙烯醯胺是可以被人体吸收代谢并藉由尿液排出,排出的形式包含丙烯醯胺、丙烯醯胺的代谢物及环氧衍生物等,且这些物质的半衰期约介於2至26小时不等 。 一般冲泡的咖啡含水量都在95%以上,因此丙烯醯胺含量极低,正常健康的人体都能代谢掉。因此咖啡仍可以喝,只是注意不要摄取过量即可。卫生署建议,每人每日咖啡因摄取量以不超过300 mg为原则,等於一天喝1~3杯就差不多。 台湾消保会於2006年推行「手摇现调饮料的咖啡因分级制度」,包括浓缩咖啡或其他类型,推动按照红色、黄色、绿色颜色差异标示来提醒消费者每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其中红色为200-300毫克或以上、黄色为100-200毫克、绿色为100毫克以下。 吃了会不会有事?丙烯醯胺有多毒? 早在1996年的时候,就有研究团队利用小鼠证明,丙烯醯胺会和DNA分子与相关的蛋白质产生麦可加成化学反应(Michael-type reactivity),引起小鼠的精子DNA突变,也有科学家推测细胞内的P-450酵素会让丙烯醯胺产生高活性的环氧结构(epoxide),此高度反应性的结构可能会破坏DNA或蛋白质,进而导致突变;而如果投予高剂量的丙烯醯胺在大鼠上,会引起嗜睡、运动失调等神经毒性,解剖後发现大鼠的周边神经节受到损害。甚至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也将丙烯醯胺列为「2A致癌物」,这……真是太可怕了!但是,打从人类会用火烤肉、烤番薯的年代就在吃的丙烯醯胺,这东西真有那麽毒的话,人类怎麽还没灭绝呢? 首先,我们先来搞懂什麽「2A」。2A的定义是「人类的流行病学上没有证据显示有致癌性,仅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瑞典发生摇晃乳牛事件後,北欧科学家兴致高昂(或经费充足地)地展开了许多流行病学的计画,想研究人类的疾病和丙烯醯胺的摄取有没有相关性。而在2003年由瑞典和美国的联合报告指出,他们追踪了近一千名的大肠癌、膀胱和肾癌患者,最後的结论是丙烯醯胺和这三种癌症的发生没有关系。而紧接着2005年瑞典、挪威及美国也公布了一篇关於乳癌的研究,结论同样是两者之间没有关联。 那麽,为什麽会产生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的差异呢?首先是代谢途径,啮齿类的动物实验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的代谢,同样也在2005年,《毒性科学杂志》(Toxicological Sciences)就刊出了一篇论文,研究团队徵召了一批人类的勇者,利用多种的途径摄入丙烯醯胺,最後发现人类和老鼠的代谢途径略有差异,也因此相同的物质,进入不同的动物体内,可能会有天差地远的结果。而另一种可能,在於实验室里的动物环境受到严格的限制,而真实的人类社会里,我们有多样化的食物和多采多姿的生活,两者生活环境的差异,也因此有了不同的结果。台湾这几年食安风波不断,相信大家应该已经养成分摊风险的观念了吧?(无奈)所以,如果不是长期嗜吃某类食物,似乎就不用过度担心了。 而除了咖啡,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之中也有的含量丙烯醯胺,所以均衡饮食,并搭配规律运动,使身体的机能维持正常才是健康的根本之道! (延伸阅读:在运动前可以喝什麽呢?除了白开水,你有其他选择)2022-05-18 08:54:50 很赞哦!
复仇者 螺母 赛区 爸妈 万圣节 礼券 苏里南 安哥拉 广东话 室温 振动筛 枇杷膏 现象 物件 核果 中心线 水锈 乐维 叶锈病 东非 迦南 神马 店长 铁板 接骨木 口腔 树上 型号 大白 麻袋 亮片 卡尔 却又 黎加 玛丽亚 莎莎 可那 甘草 嫡系 癌症 红外线 科班 建筑 曼陀罗 红宝石 土豪 巴赫 盛器 去皮 群岛 贝利 化学反应 主调 贝多芬 电影 红樱桃 原产地 层级 基本功 电磁阀 路易斯 徐汇区 乌梅 大宇 已有 乙烯 图形 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