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
梅纳反应跟焦糖反应的关系?咖啡烘焙的过程?
来自网友在路上 1080提问 提问时间:2025-05-06 23:33:08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从事咖啡烘焙工作後,发现实际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我发现生豆就像是演员,而烘焙师就像是导演,可以指挥着演员在这部戏里的生死和命运。 可以说,撇开生豆品质不谈,烘焙是影响整杯咖啡味道最大的变数。 对我而言,烘焙就是水、火、风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演变出的味道。 水 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怎麽会有水,难道烘焙咖啡豆的时候会加水进去?其实是咖啡生豆中所含的水份,正常来讲,咖啡豆中的水份大约占整颗咖啡豆的8-13%,因此经常听到有烘焙师在相互讨论脱水时间多长,或者咖啡豆的水份如何……在整段烘焙的过程中,在150℃-160℃时我们会发现咖啡豆变黄,豆表迅速膨胀,很多人把此阶段称为『脱水阶段』,但实际上,咖啡豆从下豆,到进入一爆开始,这期间的水份已去除得差不多,这个阶段才是名副其实的『脱水阶段』,而温度在150℃-160℃这个阶段,水分会大幅度被去除,因此会影响着整段烘焙是否夹生,因此我会把它称为『断生点』。 众所周知,水分从咖啡豆的表面开始流失,咖啡豆表面的温度由於烘焙而升高,水分跟着蒸发,而豆子中央的水份则逐渐向豆表移动,这个原理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试验,比如拿一杯水,把一张面巾纸放1/3在杯子里,剩下的2/3放在外面,大家过一会儿就可以看到整张纸全部湿透了。这是一样的道理,而豆芯中的水分移动到豆表之後,遇到豆表中的热量才会蒸发,因此烘焙需要一定的时长,而不是把火开到最大,把咖啡豆炒黑就叫烘焙了。 由於在烘焙时,豆子的豆表和豆芯水分的蒸发情况完全不同,因此有时候烘焙过快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让整颗咖啡豆造成水分不均匀,结果表皮已经玻化,只留下豆芯没熟,造成涩味和草味较重的咖啡。 因此在烘焙的前期我们会更注重采用『蒸焙』的方法来进行脱水,也就是在前期5-7分钟左右的时间(以下所说的数据均为1-2公斤的烘焙量),让咖啡生豆的水分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每个角落,一般情况下,采用小风门小火力进行脱水,统一生豆在锅炉内的状态,,如果蒸焙时没有处理好咖啡豆的脱水状态,会出现烘焙不均匀,并且产生涩味。 当然,所谓的『脱水』,也并非要把咖啡豆的水分全部去除乾净,因为在烘焙的过程中,水分更多作为导热介质,因此如果当我们过早的把水分去除乾净,那麽咖啡豆缺少了水分把热量传导到豆芯,也很容易出现夹生,并且风味会较为平淡。 火 这里说的火,主要指热源。热的来源有直火,有电热,有红外线等等,理论上热源并不会改变太多的味道,但热源的均匀度会影响咖啡的味道。比如说直火和电热,直火的优势在於加热速率更快,火焰的穿透力高,但锅炉受热的均匀度可能没有电热的来得好,这势必会影响到这两种常见热源对味道的影响。 当咖啡豆进行完大部分脱水後,也就是在150-160℃左右,整颗豆型会迅速膨胀,豆表颜色变黄,这时候用取样棒将咖啡豆取出,咖啡豆已经开始有一些甜甜的香气,这表示咖啡开始进行梅纳反应。很多烘焙师会在这里增加烘焙火力。在这里其实要处理的就是『绿原酸』,其实也就是通过火力来处理绿原酸所产生的变化,这与前面对水的处理也是息息相关。 我会习惯把咖啡中的苦分成好的苦和不好的苦,好的苦带来的感受如巧克力、可可、烤坚果类的苦味,而不好的苦给人的感受如同烧焦木头,烟熏等等。当我们喝到一杯苦味让你觉得会甜,并带着香气犹如巧克力般的感受时,说明咖啡在烘焙时产生『绿源酸内酯』,也就是咖啡酸和奎宁酸产生脱水缩合後产生的物质,这是由於绿原酸中的奎宁酸在脱水时少掉一个水分子,因此与咖啡酸结合,产生绿原酸内酯,一般来讲,这样的苦味只在前段脱水时完成度较高的情况下产生。而不好的苦味则来源於咖啡酸所产生的乙烯儿茶酚聚合物,一般会在去除水分失败的咖啡豆中发现这样的苦味,在水分去除失败的情况下,水分子含量较多,因此会产生加水分解的反应,也就是把绿原酸分解成咖啡酸与奎宁酸,咖啡酸本身就会使咖啡变涩,再加上高温加热中会产生乙烯儿茶酚聚合物,会使整杯咖啡变得又苦又涩。 IMG_1020 而在脱水刚结束的阶段,烘焙师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这时候生豆中会留存着少许的水分,使绿原酸面临着加水分解反应,因此很多烘焙师会在150-160℃时使用较大的火力让咖啡豆快速通过加水分解区,从而达到脱水缩合的效果。 火力在整段的烘焙过程中调整次数一般不会太多,但每次调整都是烘焙师在咖啡豆内部进行反应时去预判调整,从而让整杯咖啡拥有更好质感的风味层次。 风 这里所说的风指的是烘焙机锅炉内的实际排烟情况,也就是制气阀的风压状况。 烘焙师对於烘焙机的操作,无非就是火力和排气量的调节,一般来讲,我们并不会对火力做太多的调整,反倒是排气量会有更多的调整。在半直火机中,制气阀的调整不仅仅用来排烟,还有通过更改制气阀来控制热源。 不同的烘焙师会有不同的烘焙手法,有习惯在咖啡豆进入一爆前调小火力的,也有习惯在咖啡豆进入一爆後加大火力的,但不管火力如何调整,制气阀也会相应进行调整。应该说,制气阀的调整重要性不亚於火力的调整,但调整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保证锅炉内的正负压力平衡,其次是控制热源的进气状况,最後才是达到有效排烟或排出多余的水分子。 由於脱水会决定了咖啡豆在锅炉内的命运,脱完的水分往往会根着制气阀从排烟管道排出,因此当我们在咖啡豆烘焙至160℃左右时,用手去感受一下此时排出的气体,会感觉气体是有点湿润的,这说明水分正在被排出,我曾经制作一个耐高温的湿度计放在排烟管道进行测验,只可惜由於烘焙机的关系,这样的测验并未能产生参考价值。 以我个人的烘焙习惯,我会更喜欢使用较大的风量,以追求热风的稳定度,并且能够快速脱水。当然,使用较大风量要配合实际火力的情况,这就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机器和烘焙习惯去调整制气阀。 接下来要讲一讲咖啡烘焙中最重要的两个反应,焦糖化反应和梅纳反应。在很久之前那时候还是猫墅咖啡的公众号中(现在猫墅咖啡馆公众号更名为CHAICAFE),我有简单介绍了什麽是梅纳反应,大约在……三年前介绍的吧,那时候其实对梅纳反应并没有太详细的了解,以为只有咖啡中才会产生梅纳反应。後来发现梅纳反应发生在有关饮食的各个方面,因此为了研究梅纳反应,这三年来我吃了多少肉,才胖成现在这个样子。当年还是瘦瘦的我那可是玉树临风英俊潇洒…… 焦糖化反应 咖啡豆中的糖份大约在170~200℃进行焦糖化反应,正好是蔗糖熔点(185℃)、咖啡豆烘培时一爆阶段的温度。焦糖化反应的产物分为两部份: 1、糖的脱水产物,就是焦糖或酱色 2、裂解产物,主要是一些挥发性的醛与酮。 总的来说,在焦糖化反应中产生了火烤的香味、焦糖与颜色,也产生了其他芳香性的物质如麦芽醇、Cyclotene、呋喃类化合物等等,这些化合物也可以在红酒、果汁、奶油等食物中发现。 不过如果在烘培的过程中焦糖化过头并不是件好事,反而会造成碳化,使咖啡燥苦绞喉。如果焦糖化不足则会使得香气单调乏味缺少层次。 IMG_1019 梅纳反应 烘培咖啡豆特有的香味,其中带有植物纤维燃烧的青蓝色烟焦味、奶油乳黄色的甜香、烤面包棕褐色的面包香等等各种味道集结在一起。这些丰富的味道大部来自於烘培时的梅纳反应。 梅纳反应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初期: 羰胺缩合Amadori分子重排 二、中期: Amadori分子重排产物果糖胺脱水成HMF(hydroxymethylfurfural) 果糖胺脱去氨基成还原酮 胺基酸与二羰基化合物的作用 三、末期: 醇醛缩合 生成黑色素的聚合反应 焦糖化:"糖"受热後分子瓦解的过程 梅纳反应:"糖或淀粉"与含有"蛋白质或胺基酸"等成份食材一起烹煮才会产生,如炒洋葱、烤面包与煎牛排呈现的色泽与香气。 焦糖化vs. 梅纳反应到底怎麽发生? 常有人说焦化洋葱是"焦糖化"(caramelization),但其实只有单纯含糖的食材才会发生焦糖化,蔗糖加热到约华氏365 度(摄氏185 度)会溶解成透明液体,若继续加热颜色就会变黄,变浅褐色直到深褐色,最後甚至变成黑碳,那是糖脱水的过程。而且糖平常闻起来是没有味道的,直到加热,分子就开始瓦解散发出美妙而风味复杂的挥发性分子,并产生酸味、苦味,颜色越深,味道越苦。 如果当糖与蛋白质或胺基酸等一起烹煮,就会发生梅纳反应(maillard reaction),或称美拉德反应。含糖食材除了焦糖化,部份糖份会和後者交互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更多样化的化合物,简而言之就是风味比焦糖化更丰富,不仅仅咖啡豆,巧克力、枫糖浆、酿造啤酒等都是梅纳反应的成品。 焦糖化与梅纳反应各会产生以下香气: -焦糖化:甜、酸味、苦、果香、雪利酒般的气味、奶油糖、焦糖、坚果 -梅纳反应:香咸、花香、洋葱味与肉香、绿色蔬菜、巧克力、马铃薯与泥土味、上述焦糖化的香味 也就是说,两者是会同时发生的。然而焦糖化与梅纳反应复杂的化学作用尚未被科学家彻底破解,许多风味十足的化合物还无法完全辨识。 梅纳反应怎麽被发现? 法国化学家louis-camillemaillard 在1912 年时发现梅纳反应,原先他只是要研究胺基酸怎麽和蛋白质连结,却发现当他同时加热糖和胺基酸时,混合物渐渐变成褐色。但事实上,1940 年代前,科学家并不知道梅纳反应会产生各种风味。二战时,许多士兵抱怨蛋的替代品--蛋粉煮熟後变为棕色并散发不悦气味,经过无数研究,科学家找出那倒胃口的味道来自於褐化反应,蛋粉虽已脱水且储存於室温,但胺基酸与糖的浓度仍足以引发变化。 後来食品加工业兴起,欲避免加工食物过度反应产生不佳风味,多数研究结果便在该背景下约1940、1950 年代时完成,科学家也才确认梅纳反应会产生特殊"味道"与"气味" ,其中最完整的研究报告为John E.Hodge 所做,这里有片段资讯可以参考,然而,至今尚有一连串谜题未解。 产生梅纳反应的条件 你已知道梅纳反应是因为加热後糖与胺基酸、蛋白质产生变化,也是诱人美味的来源,成功创造梅纳反应的基本条件有: -蛋白质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高温 -保持乾燥无水份 -硷性物质能加快反应(非必要) 举个实例吧,一般焦糖酱与牛奶焦糖酱(dulce de leche) 恰好能清楚分出焦糖化与梅纳反应的不同,前者将糖熬煮至焦化熄火後,最後倒入鲜奶油或奶油等乳制品;後者则以小火慢煮炼乳数小时,因一开始加热就已含有蛋白质,且烹调温度也低於焦糖,尝来各有风味。 由於蔗糖并非还原糖,虽不会直接造成梅纳反应,但在烹煮过程中它会分解为葡萄糖与果糖,所以不用担心非得加上还原糖。 梅纳褐变发生的温度是多少?约摄氏118 度。也就是说,在咖啡豆开始烘焙时,就开始发生梅纳反应,也就是由於梅纳反应,在咖啡烘焙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如此丰富的风味,应该说,整个咖啡的烘焙都围绕着如何使梅纳反应产生更好的风味。2022-05-18 09:19:08 很赞哦!
复仇者 螺母 赛区 爸妈 万圣节 礼券 苏里南 安哥拉 广东话 室温 振动筛 枇杷膏 现象 物件 核果 中心线 水锈 乐维 叶锈病 东非 迦南 神马 店长 铁板 接骨木 口腔 树上 型号 大白 麻袋 亮片 卡尔 却又 黎加 玛丽亚 莎莎 可那 甘草 嫡系 癌症 红外线 科班 建筑 曼陀罗 红宝石 土豪 巴赫 盛器 去皮 群岛 贝利 化学反应 主调 贝多芬 电影 红樱桃 原产地 层级 基本功 电磁阀 路易斯 徐汇区 乌梅 大宇 已有 乙烯 图形 迷思